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
 
 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夹
您现在的位置: 潍坊四中  
站内搜索:
   
潍坊四中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建设
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7/11/10 阅读:39768次| 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

   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源流长,中华文化博大精深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,它涵养了华夏民族,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,现代文明正是根植于这片沃土,才显得根深而叶茂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从青少年学生抓起,从根基抓起,夯实中华文明的基石,由此,习近平总书记也在讲话中谈到:“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,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很有益处。”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,如何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,近年来,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从教学实际出发,立足课堂建设和课程开发,从改革教材、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、深化教育科研内涵入手,让学生在享受传统文化的同时,领悟“传统之美”,丰富个性内涵,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。
    1、对传统文化进行课堂设计,在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。
    丰富多彩的中学教材涵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,日常教学中,学校发挥集体备课优势,将传统文化的发掘作为教学目标之一,加强教材研究,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自然之美、社会美、艺术之美。


    2、将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融入校园环境建设。
    走进潍坊四中,“信心之路”“成才之路”“清华路”“北大路”,对联长廊,状元廊,一幕幕别致新颖的创意景观,不露任何生硬的建筑元素,完全给人一种开卷览读的欲望。“状元门内天高海阔鱼龙跃,凤凰山前毓秀钟灵翰墨香。”寓意宽阔的四中校园群英荟萃,人才辈出;秀美的鸢都坊城人杰地灵,文化厚重。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览天下事,宗一代典成一家言做状元郎。”造型别致的“状元廊”鼎元峨冠,远望似举子琼林把盏,儒雅倜傥;近看如状元御街夸官,气宇轩昂,展现一种和谐吉祥的校园美景。在潍坊四中,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发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课题,这项工作已经涵盖了学校整体工作的方方面面。


    3、将传统文化的课程开设拓展到教学教研的细微深处。
结合本校“信心教育”办学特色,不少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小课题上下功夫,做足了传统文化课程开发的功课。王立霞老师致力于古典诗词的课程开发,她的信心教育小课题《我用诗一样的语言赞美你》,利用作业批改这一契机,在批改评语中不失时机的化用或借用优美的古典诗词名句,及时发现学生优点,指出学生发展方向,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,让主动完成作业变成了一种习惯;历建云老师在课程开发上潜心研究“名号文化”,她的信心教育小课题《挖掘姓名内涵,增强学生信心》,从学生姓名的内涵解读出发,赋予每位学生以自信、自强,树立学生生活的自信心,让每一个学生的名字都充满了神圣与庄严,把信心教育落到了实处。类似的传统文化课程课题研究案例比比皆是。


    4、建设传统文化课程大课堂,创设传统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。
    为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氛围,潍坊四中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课程开发新路径,努力搭建“传统文化课程大课堂”教学平台。为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对传统文化教育必修课内容的需求,学校还结合学生个性特长,通过选课走班,开发建设符合学生特长发展的个性化选修课程,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。传统道德文化、民俗文化、礼仪文化、曲艺文化、服饰文化、语言文字文化、历史文化等等,都已积累了丰富的校本教材,为学生选修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内容。


    5、在对传统文化的守望中开发高质量的课程。
    传统文化进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有利于中华文化持续繁荣。在潍坊四中,作为必修课的传统文化课程建设,其创新发展中从来就没有离开过“传统”这条主线,且有声有色,风生水起。“汉字听写大赛”“中国梦诗词情”“书法绘画大赛”“元旦文艺汇演”“艺术模块教学”“选课走班”,等等这些,都不是简单的校园文化元素,每一项活动都是制度化、系统化、课程化的传统文化课程开发载体。以课堂改革促传统文化课程建设,以课程文化建设引领课堂教学改革,课堂改革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并驾齐驱,相得益彰。


    目前,经过日臻完善的一个发展过程之后,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实现全领域覆盖、全程推进,优秀传统文化常态教育实现了入脑、入心,传承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主意识已经建立,教育教学在促进优秀文化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中,吐故纳新、丰富发展,赋予了新的时代元素和价值内涵。